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

心得分享 12/27: 談自然農法


我自幼出生在農村家庭,鄉村土地上種植柑橘和種植綠竹筍,小時候就要開始幫忙,寒假剛好是柑橘盛產季;竹筍的產季則是在暑假,因此寒暑假的時候就是要回去幫忙,以前學生時期幾乎是沒有寒暑假的,所以我也算是個"農二代",

我們家的竹筍沒有噴灑農藥,走的是筍的方式,早期剛開始嘗試發生了筍園的慘況,竹子上都佈滿蚜蟲,因為沒噴灑農藥的關係,但是想辦法找來牙蟲的天敵瓢蟲登場,蚜蟲數量並不會降到零,因為生態平衡就是這樣,此後我家的竹園裡總是生機盎然,竹筍是一種對她付出多少,她就回饋多少的農作物,付出得夠多,自然就能有豐富的收成

 
儘管有機農產品價格遠比一般農產品高,且消費族群逐年擴大,整體有機農業市場是供不應求。但是,農民在農忙之餘,已無力無心處理農產品行銷問題。市場的不確定性,始終是農民的隱憂:「我生產了之後,要賣給誰?」。儘管有機農業投入的勞動力成本高、比一般慣行農法面臨更多生產技術的困境(如病蟲害問題、土壤問題),但以台灣農民的技術能力應非難事;但市場不確定性將使農民卻步,從而阻礙台灣有機農業的發展。因此我們主張:公部門應帶頭採購有機農產品,創造穩定的市場。當農民有穩定的供貨對象時,讓農民毫無顧忌的投入有機農業,方能打造台灣為有機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