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

公平貿易心得

       公平貿易的出現,可說是基督信仰組織、政治力量與南半球草根力量接力而成。最初是基督信仰組織的行動,1940、50年代歐洲教會包括天主教、路德派、長老會、門諾派、聖公會與貴格會進行小規模扶貧工作,繼而結合其他團體的力量~

      當影片中訴說農夫每賣出一公斤的咖啡要賠錢的諷刺事實時,發自內心的為影片中辛苦耕種的農夫感到心酸。常在講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時,第三世界的這群農夫沒選擇,因為不種更窮,種了只是緩化更窮的過程,總體而言還是窮。


      公平交易包含以下幾點: 農民、商人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一個長遠而平等的夥伴關係;  交易過程中,讓農民得到合理和穩定的回報,足以支付種植成本和基本生活開支;  可持續的生產種植模式,讓環境受到保護,減少水土流失和災害等情況發生。 農民成立和經營合作社,以可支付生產成本及維持基本生活的「公平」價格,向非政府機構或公司出售咖啡。  農民與外國買家建立直接聯繫,從而更有力地影響商品價格。  買家預先支付一筆款項,並簽訂一份較長期的購買合約,以保障咖啡農的生計。 利用不損環境的種植方法,確保土地  以部分利潤回饋社會,例如興建學校、安全食水供應設施 、診所等,促進社區的長遠持續發展。


      關於咖啡,大家可能沒留意到這些年來,國際咖啡豆收購價格是下跌的,奇怪的是我們消費者沒有得到任何咖啡飲品折扣喔,反而原物料漲價必定有份,同時間咖啡農也變得更窮,因為他們必須以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出售自己的心血。

      舉著全球化大旗的自由貿易交易量不斷增加,貨品流通非常容易、方便甚至便宜得可以,然後北半球國家政府大量補貼自己農民,造成生產過剩,再以低於成本價傾銷給南半球國家,各國政府頻頻談判,簽訂各式雙方或區域貿易協定,所以迎接我們的是:全球貧富差距變大,北半球的跨國企業富可敵國,南半球的糧食生產國無法餵飽自己國人,南半球出產豐富礦藏的國家也未從中致富,地球更加殘破污染,天然資源逐漸枯竭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